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正文

万千遗珍耀新辉

导读:万千遗珍耀新辉……

网文内容

  太行巍巍横亘,洎水湍湍纵流。晋城,这片神奇壮美的山河,孕育并珍存着让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财富。

  西瑶泉、塔水河、下川、羊头山……40余处古人类遗址耀映华夏文明初源;天井关、白陉古道、长平古战场……见证几千载风云跌宕传奇。全国仅存三处之一的唐代寺观彩塑、总数1/3以上的宋金古建,举世无双的二十八星宿雕塑、元代姬氏民居,存世最早的古戏台、最丰富完整的明清古堡群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地级市数量全国第四。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作为文物大市,晋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倾心守护文物遗存,竭力挖掘价值底蕴,创新传承民族根脉,奋力激扬文化自信,不断在文物保护利用上 出新路径、取得新成果,让万千遗珍闪耀出新的光辉。

  一砖一瓦尽心守护

  遍地遗存华彩重生

  红面嗔目的“角木蛟”举珠而呵、长发披肩的“斗木獬”恬然凝思、布帽宽袍的“胃土雉”捻须慈笑、甲巾飞扬的“柳土獐”挥拳欲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城府城玉皇庙,举世无双的二十八星宿雕塑,此刻“有血有肉”地“活”在我们面前。

  “它们不仅是我国宋元泥塑的艺术珍品,更是研究我国天文史和道教史的无价之宝。”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尹振兴骄傲地介绍,除了二十八星宿,这里还珍存有其他历代彩塑256尊、历代壁画120平方米,以及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和不胜枚举的珍贵碑刻、小木作。“它们历尽磨难得以延存是幸运的,而如今的焕彩呈现无疑是时代的馈赠。”尹振兴感慨地说。

  曾经的玉皇庙损毁严重,大多文物已经无法展陈,甚至还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文物失窃。历时10年,总投资近2000万元。2016年,国家支持玉皇庙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系统的一次保护修复。由此,这里也拉开全面强化保护管理的新序幕。

  安防、消防升级改造,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直至目前正在开展的数字化保护。晋城市统筹利用国家、省、市资金,不遗余力实施各项先进技术项目保障玉皇庙文物安全健康。完善体制机制、配齐专业人员,组建并派驻晋城市保安守押公司文保大队全天候守卫巡逻,全方位强化管理保护。不断夯实的安全基础,支撑展陈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玉皇庙文物开放率已达到70%,正更加全面、更精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努力让珍贵文物“益寿延年”、光耀万代,新时代的晋城文保人创新探索、孜孜以求。

  全国仅存三处之一的6尊唐代寺观彩塑、精美绝伦的妆金宋塑罗汉像、满目唐风宋韵的楼殿亭堂……被誉为“隋唐佛都”的青莲寺是晋城另一处“国保中的国宝”。一砖一瓦遵章精敷,一尺一寸循方细琢。青莲寺上寺,工匠们正一丝不苟地开展殿宇屋顶修缮。“按照我们的材料工艺和施工方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雨考验都不成问题。”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馆长杨勇底气十足地说。

  时间回到两年前的夏天,百年难遇的持续超强降水让这座深山中的千年古刹陷入危情。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干部职工冒着生命危险严防死守近百天,最终让大部分文物涉险渡关。而古建筑屋顶大面积漏雨后留下的一片“惨状”,也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痛。“一定要找出最佳的屋顶修缮方案和确保百年无虞的办法。”守护者们迈开坚定步伐。

  经过前期组织专家、工匠等充分调查研究论证,2022年,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青莲寺旁建立起全国首创的古建筑防雨防草实验基地。依据《营造法式》和实地调查,他们整理出7种不同类型的工艺方法,并搭建古建屋顶模型,模拟各种降雨强度进行人工喷淋,以及防草、霜冻等各项试验。经过一年多的严谨探索,他们掌握了大量科学数据,得出诸多宝贵成果。不仅有力支撑了青莲寺的屋顶修缮工程,更形成实用性技术专利,为全国的古建保护提供借鉴。也因此,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行走遗存遍地的晋城,到处是华彩重生的传奇,背后,正是晋城人倾心竭力的守护。

内容